Search


一直以來,我都不太願意去談論《孟子》說過的這句話: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」——如何理解這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一直以來,我都不太願意去談論《孟子》說過的這句話: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」——如何理解這一句話,整個問題的複雜度,遠遠超乎一般人的想像。

我們先把孟子的原文完整的引用出來,並附上翻譯:



孟子曰: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舜不告而娶,為無後也,君子以為猶告也。」



孟子說:「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件,沒有後嗣是最嚴重的。舜娶了妻子,卻沒有事先徵得父母的同意,是因為考慮到沒有後嗣的緣故。(雖然舜違背了禮節,好像很不孝,)但君子能夠理解他的做法,所以不會去追究他違背禮節的過失。」



我們都知道,讀文章要整篇一起讀,追求融會貫通的理解,不能斷章取義;因此,我們不能只摘取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這兩句話,去指責那些沒有辦法生小孩的人,說他們違背了古聖先賢的教誨。我們應該去思考:孟子說了這兩句話,他真正要闡述的主題是什麼?他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?

孟子在這兩句話之後,舉了「舜不告而娶」的故事為例。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呢?

由於堯想要把帝位禪讓給舜,所以便將自己的兩個女兒(娥皇、女英)許配給他。在古人的觀念中,婚姻大事不能自己做主,一定要有父母之命,但堯跟舜卻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,就是他們竟然瞞著舜的父母,偷偷舉辦婚禮,先斬後奏,不只結了婚,還生了小孩!

那麼,舜要娶老婆,為什麼不跟自己的父母親說呢?因為他的父親是「瞽瞍」,一個老番癲,他總是給舜惹麻煩,愛跟他唱反調,沒辦法跟他講道理,所以一旦被他父親知道,他的父親一定不會允許,這婚就結不成了。所以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「不告而娶」,先斬後奏,至於禮節什麼的,根本不必在乎!

大家要知道,「不告而娶」這件事在古代是非常嚴重的。你怎麼可以偷偷結婚,完全不徵得父母的同意?這在禮節上完全說不通。對於最重視禮教的儒家讀書人而言,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,舜做了一個非常不良的示範,如果人人都模仿他「不告而娶」的行為,那肯定就禮崩樂壞、道德淪喪了!

先了解舜「不告而娶」的這個故事,你才會知道孟子在說什麼。其實孟子這一段話是要幫舜「洗白」——孟子告訴我們,凡事都要徵得父母的同意,其實那只是「小孝」;除了小孝之外,還有「大孝」,也就是繁衍後代,讓愛無限地綿延下去。所以舜並沒有做錯,他很有智慧,懂得取捨,不拘小節,娶了老婆生了小孩,反而才完成了真正的「孝道」啊!

所以,大家看出來了嗎?其實孟子要跟我們說的是——千萬不要被保守的傳統禮教給困死了!人要懂得臨機應變!要懂得「成大事者,不拘小節」的道理!如果舜是一個迂腐的儒者,堅持一定要徵得父母的同意,那他就結不了婚,生不了小孩,這對於家庭來說,才是真正的損失啊!!

如果把這個邏輯拿來套用在現代社會中,孟子恰恰是要鼓勵我們,不要被保守的、傳統的禮教觀念給束縛住了!不要過度拘泥於形式,否則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!為什麼只有男女的結合才可以稱之為婚姻呢?太迂腐了,這些都只是「小孝」罷了,真正的「大孝」應該是讓所有相愛的人都可以結婚,組成幸福的家庭,把上一代的「愛」綿延不絕地傳遞下去才對。這對我們的社會而言,不是更有幫助嗎?

就算同志不能透過自然生產的方式,但現在科學技術發達,如果能用其他的方式來生養子女,讓愛綿延不斷,你覺得孟子真的會反對嗎?

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」——依我看,孟子不會反對的,他會支持讓所有相愛的人,都可以養育自己的孩子。

儒家,絕對比你所想的更前衛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厭世哲學家相關連結及聯絡方式:https://reurl.cc/AqmYNQ
View all posts